疣状胃炎是由Moutler和Corner于1947年报道的一种内镜下形态——内镜下呈扁平疣状隆起、中央脐样凹陷糜烂的胃黏膜病变,胃粘膜表面有很多结节状,痘疹状突起的一种慢性胃炎,病变多见于胃窦部。
什么是疣状胃炎?
南宁医博中医肛肠医院胃肠专家介绍:疣状胃炎又称痘疱状胃炎或慢性糜烂性胃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胃炎。其特点是再发生或持续性胃多发性糜烂,原因不明。糜烂呈特征性的疣状,多数分布于幽门腺区和移行区范围,少数可见于整个胃。其病灶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大多小于10毫米,高约2毫米,亦有呈条状的,多数隆起中央有陷糜烂,色淡红或覆有黄色薄膜。胃镜下见到多数同质性疣状病损的典型病例,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如遇到单个或两个呈不规则隆起的病损时,须与II型早期胃癌,息肉,假性淋巴瘤相鉴别。
对疣状胃炎的诊断,主要依赖内镜检查。本病与目前已知的慢性胃炎的原因无关,较早研究认为是过敏机制,自然病程较长,各个个体各不相同,有的几个月消退,有的持续多年,无有效治疗方案,如有临床症状,可按消化性溃疡治疗。
疣状胃炎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有上腹痛,以隐痛,胀痛多见无规律性。其次是上腹胀,暖气,泛酸。有三分之一病例有上消化道出血(表现呕血、黑便)。少数病例可无症状。虽然形态学和组织学上有独特改变,但临床表现和普通型慢性胃炎无区别。经过治疗或除掉病因,则病变可消退。少数病变发展到肠上皮化生阶段,则丘状隆起不易消退,但预后仍然良好。
其特点是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疣状隆起病灶,圆形或不规则形,多数散布于胃窦部,也可见于胃体部,有时沿皱襞连成串珠样,亦可为胃窦孤立的单个隆起或少数几个病灶,直径约5~10毫米,高约2~3毫米,活动期常见隆起中央糜烂、凹陷,可有血痂、污秽苔覆盖其表面。
国内文献一般称之为疣状胃炎,其病因及发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不统一。近年来有研究报道称其有癌变的倾向。
长期以来,医学界对疣状胃炎的认识十分粗浅,且存在很大的分歧,以至于命名也不一致。在英文文献中,该病有gastritis verrucosa、complete erosions等多种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