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慢性萎缩性胃炎也是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数目减少,胃黏膜变薄,黏膜基层增厚,或伴肠化、肠异形增生、炎症、幽门螺旋菌为特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是一种多致病因素性疾病及癌前病变。除萎平异疗法采用中西医结合法,将镜下所见与中医结合,采用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药方,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病变细胞修复、萎缩的腺体再生及其平复胃肠黏膜粗糙不平,从而达到除萎平异的治疗作用。
一、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表现
1、胃脘部胀满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胃脘部胀满不适较为多见,有的患者感觉胃部痞闷或胃脘有堵塞感,甚至腹部、胁肋部、胸部也感到胀满,嗳气频频。
2、胃脘部疼痛
胃脘部疼痛可以单独出现,但多数情况下是与胃脘部胀满同时出现。呈胀痛、隐痛、钝痛,急性发作时也可出现剧痛或绞痛。疼痛部位一般在胃脘部,少数可出现在胁肋部、腹部、背部或胸部,胃脘部有局限的压痛或深压不适感。有的患者仅感胃脘部不适或难受,无可名状。
3、烧心及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自觉胃脘部灼热或嘈杂不适。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甚至无食欲,或虽有食欲但进食后感胃脘胀满不适或消化不良。
4、大便异常及虚弱症状
大便以秘结多见,常数日1次,少数患者可表现为便溏。病程较久者可出现消瘦、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等虚弱的症状。
5、贫血
可为缺铁性贫血或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前者因长期营养不良,铁剂补充不足所致,后者因内因子缺乏致使维生素B12减少所致。一般为轻、中度贫血,表现为头晕、乏力,眼结膜色淡,面色萎黄,甲床色淡或苍白等。
二、警惕:从慢性萎缩性胃炎到胃癌有多远?
1、慢性浅表性胃炎
大多数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或仅仅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反酸,食欲不振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2、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状态)
临床表现为腹胀、上腹痛或上腹部不适、早饱感,甚至出现嗳气、恶心、消化不良、疲乏、贫血等症状。
3、肠化生(癌前病变)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上皮细胞被肠型上皮细胞所代替,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常见病变。
4、异型增生(癌前病变)
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的形态学表现,是在肠化生基础上的进一步病变,需抓紧治疗。
5、胃癌(癌变)
胃癌患者80%~90%伴随萎缩性胃炎,随访萎缩性胃炎10~20年,胃癌的发病率为5%~10%。
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金标准--除萎平异疗法
a、除萎平异疗法
除萎平异疗法是吴教授教授及他的科研团特别研制出来的一套中西医结合法,是将镜下所见与中医结合,采用补中益气、活血化瘀的中药药方,增强机体免疫力,进而促进病变细胞修复、萎缩的腺体再生及其平复胃肠黏膜粗糙不平,从而达到除萎平异的治疗作用。
b、除萎平异疗法的3大优势
1、纯中药、无副作用;2、效果显著、7天见效;3、无需输液、无需住院
c、除萎平异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20年
1993年-1997年 吴教授教授在多年的诊疗生涯中,总结出一套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疗法,并着手开始临床实验;
1998年-2002年 在吴教授教授的带领下,专家团队不断研发除萎平异疗法,最终得出了最佳的疗效;
2002年9月 第二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颁发证书肯定除萎平异疗法;
2002年10月 《除萎平异汤临床观察》获南宁市科学技术优秀论文三等奖;
2003年11月 除萎平异疗法荣获南宁市科学技术奖;
2004年-2010年 吴教授教授在临床上开始打范围推广,临床效果显著;
2011年至今 吴教授教授改良后的除萎平异疗法,在疗效上更明显,疗程更短,无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