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提醒:请广大患者警惕医托、车托,介绍"更好更便宜医院"的陷阱。治疗肛肠、胃肠疾病,选择正规医院!
  • 主页 > 肠道疾病 > 肠炎 >
  • 大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大肠息肉的症状表现?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面上隆起的赘生物的统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

    它临床表现通常为:

    ⑴大便性质的改变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⑵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⑶部分病人有腹痛。

    ⑷有时可看见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分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

    一定的癌变倾向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

    (1)腺瘤样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2)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发生,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病率也较高,在20-30%之间。

    (3)儿童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4)增生性息肉 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多无临床症状。   

    (5)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肠炎炎性刺激而引起炎性反应增生。

    (6)黑斑息肉病 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因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故建议早期予以切除。

    大量的证据提示,大肠癌的形成与大肠息肉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大肠息肉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混合型腺瘤3种。大肠息肉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与息肉的形态,大小都有关系。一般来说,绒毛状腺瘤发生恶性癌变的概率最大。另外,息肉体积越大,恶性癌变机会也会随之增加。因此,有大肠直肠息肉者应接受息肉切除手术,并且定期随访,建议手术切除后1年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若情况稳定,每2到3年随访1次。

    找专家

    帮您预约胃肠病专家

    规范诊疗标准Standardized treatment

    就医前

    致电0771-3133263,或官网在线咨询

    就医中

    仪器检测,专家诊断,系统个性治疗

    就医后

    定期复诊,追踪寻访

    便捷咨讯Convenient information

    在线咨询

    节假日无休息8:00~20:00

    广西省南宁市安吉大道11号

    0771-3133263